第六十二輯.第四期 - 2016-12-31

編輯的話

Words from the Editoral

作 者:
卯靜儒 / Chin-Ju Mao
關鍵字:
/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參考文獻
  • 全文下載
請至參考文獻處檢閱。

  本期收錄三篇學術論文,一篇議題與趨勢文章。

 

  第一篇「以TIMSS資料檢視2003至2011年臺灣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之城鄉差異」。此研究利用TIMSS 2003至2011年之間的資料,針對臺灣八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分析其城鄉差異及變化情形。作者以再中心化影響函數迴歸分析方法,發現城鎮都市間的成就差異從2007至2011年之間有顯著的擴大,此擴大原因主要是都市學生成就提高所致。本文可搭配之前刊登於本刊的黃敏雄論文「學生數學表現的城鄉差異」一文,對照閱讀。藉由其研究結果,本文也特別指出對於落後學生的補救教學,都市與非都市地區應有差別作法。

 

  第二篇「BBL取向體育教學對學生知識理解、問題解決能力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本研究運用腦科學研究的基礎設計如團隊小組、裁判實習與友誼競賽、 運動季等體育課程的活動設計與教學方法,以創造社會互動方式的學習情境,並檢視此BBL取向的體育教學是否有利學生的知識理解、問題解決與學習動機。本 文最大特色是運用BBL取向的體育教學而檢視的卻不是一般我們認知的生理性表現,而是社會腦的發展。

 

  第三篇「大學校院教師『違反聘約情節重大』案例暨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本文首先歸納「違反聘約情節重大」等案例判決的類型並就其中一些判決對於是否屬「情節重大」等疑義進行學說與實務的探討。本文除討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之法律認定問題外文中並特別提到主管機關(如教育部)對大專 教師違反聘約情節重大究竟應採形式審或實質審?而行政法院的審查密度又是為何?此兩大議題反映的是行政監督與司法裁判的問題。若教育或行政主管機關只以「大學自治」或「尊重判斷」等為名,則形式審與不夠細緻的審查密度,都可能影響教師工作權的保障怠忽。

 

  本期特邀請張建成教授為「議題與趨勢」專題撰文。其文「由教科書內容看台灣教育社會學學科架構的發展」,主要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從1960年至今,50 多年來出版的教育社會學相關教科書的架構與內容。我們從本文整理歷年教科書架構與內容,不僅能了解學科的內涵,也能窺見學科內部知識的轉變。文末張教授特別提到近十年教育社會學的教科書出版似乎有遲滯現象。此出版的遲滯,代表的是學術發展的衰弱,或是在與時俱進發展過程中,正出現學科架構重組的遲滯現象呢?此問題,仍有待觀察。

 

  三篇學術論文皆有長標題的特點,此與其處理具體、特定而明確的範圍與議題有關。譬如「大專院校教師『違反聘約情節重大』案例暨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一文,在法律上看似只是《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14款的條文解釋,然而其條文的解釋背後,卻是理論與行政實務上一連串相關議題的考察,這些考察都提醒我們教師工作權保障與否,也是一種價值取捨的問題。而議題與趨勢一文,則很有趣地從學科教科書的架構與內容,檢視臺灣教育社會學學科的發展與進程,然而,當教科書不再興盛出版之際,代表的又為何?

 

  相信這四篇文章皆可提供讀者不同的閱讀視野與理論或研究方法上的學習,也感謝辛勞的編輯委員與工作團隊,能在這冬季,及時而溫暖地出刊。

 

教育研究集刊總編輯 卯靜儒 謹誌

2016年12月